一、密闭空间作业风险防控
1.典型场景
设备类:重启的储罐、反应塔、管道、槽车等可能残留有毒/可燃气体。
地下空间:长期未通风的下水道、化粪池、电缆沟等易积聚硫化氢、甲烷。
仓储类:粮仓、发酵池等可能因有机物分解导致缺氧或二氧化碳超标。
2.防控措施
强制通风:作业前持续通风,置换内部气体。
气体检测:进入前及作业中持续监测氧气(19.5%~23.5%)、可燃气体(<10%LEL)、有毒气体(如H₂S<10ppm、CO<35ppm)。
防护装备:配备正压式呼吸器、安全绳,禁止单人作业。
审批制度:严格执行“先检测、后作业”的许可流程。
三、化工装置重启泄漏风险
1. 高风险环节
设备启停:管道法兰、阀门密封件因冷热变化易泄漏。
残液处理:未清理的物料(如溶剂、液化气)挥发形成爆炸性混合物。
仪表失灵:长期停用的气体探测器可能失效,导致报警延迟。
2. 防控要点
泄漏检测:使用便携式检测仪(如PID检测VOCs、红外检测可燃气体)全面扫描法兰、泵轴等易漏点。
固定式探测器需校准并测试响应功能。
工艺安全:按规程逐步升压、升温,避免骤变导致设备破裂。
吹扫管线,确保无残留危险物质。
应急准备:在泄漏高风险区配置防爆风机、喷淋系统。
四、人员操作与安全管理
1.人为风险防控
培训重点:复岗人员需重温气体危害特性(如H₂S的“闪电式”中毒)、应急逃生路线。
模拟演练泄漏、火灾等场景,强化“第一时间撤离”意识。
行为管理:严禁在易燃区域携带非防爆电器或吸烟。
避免疲劳作业,合理安排轮班。
2.设备管理
检测仪器校验:复工前对固定式和便携式检测仪进行零点/跨度校准,确保灵敏度。
检查采样泵、过滤器是否堵塞。
维护记录:确认通风系统、防爆电气设备完好,保留检修凭证。
五、特殊场景补充
粉尘环境:打磨、粉碎作业区需监测粉尘浓度,防止铝粉、粮食粉尘爆炸。
实验室/危化库:检查气瓶固定情况,确保酸性/碱性气体分储并配备吸附剂。
总结:关键行动清单
1.全员安全会议:强调节后事故案例,唤醒风险意识。
2.全面气体检测:覆盖所有密闭空间、管道接口、低洼处。
3.应急物资检查:确保呼吸器、灭火器、泄漏堵漏工具可用。
4.模拟报警测试:验证声光报警、联动风机是否正常。
通过系统排查和严格管控,可显著降低复工复产阶段的气体相关事故风险。